第184章 第 184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84章 第 184 章
諸葛亮有兩個姐姐, 大姐與蒯家聯姻,夫婿是蒯祺,也是蒯良、蒯越的侄子。
二姐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定下了婚約,去年剛剛完婚。
所以仔細說起來, 諸葛家族和荊州的牽扯其實還挺深。
只是諸葛瑾當時選擇了來昭國考試, 這才把諸葛家另外的人帶到了長安來。
若沒有這個意外, 其實諸葛一家人會在荊州繼續發展下去,靠著這層關系徹底在荊州站穩腳跟。
不過歷史拐了個彎兒, 所以一切都發生了變化。
這一次, 龐德公來長安, 那也是實在沒辦法了。
昭國的大軍步步緊逼, 荊州眼看著就要徹底被昭國占據了,他們這些當地的士族豪強, 都會擔憂家族的未來。
哪怕龐德公是一位隱士,之前還辭去了劉表的征辟堅決不做官,就隱居在山林之中,但那只是為了做一個隱士。
一旦真的進了官場, 很多事情都事不由己了, 至少言論就不得自由。
在東漢末年的士族風氣當中,士族子弟喜歡品評人的德行,搞一些清議,做出一副淡泊隱居的名士形象。
這種趨勢形成起來後,其實有很多家族也回過味兒來了, 掌握品評天下士族子弟的資格,這何嘗不是一種權利呢?
就相當於後世的媒體、報紙等東西, 也就是輿論權,又或者是水軍, 反正只要他的地位夠高,給你來個批語,你就能成為一個天下名人。
當然,東漢末年的人還沒有後世那麽無恥,能夠掌握這種權利,對其他人品評才學的人,確實也是真的才學甚佳,德高望重。
肚子裏沒點貨,大家也是看不上的。
所以當時每個地方幾乎都會有意識的推舉出一個人,然後讓這個人品評他人才學。
賈詡當年都被閻忠評價過有良、平之才,因為他們都算是西涼地區的人,所以內部圈子裏面都會進行吹捧。
當時北方地區也就是並州這個地方,他們推選出來的人是郭林宗。
此人有品鑒識別人物的才能,當然這人確實也有能力,但也是他們這個地區自己推出來的代表。
許劭就算是中原地區出名的代表了,也是評價了曹操治世之能臣,亂世之奸臣的那個人。
世道風氣如此,所以每個圈子裏面都會共同推選出一兩個能人,給大家造點名氣,讓大家一起出名。
龐德公自然就是荊州這個地方的代表了。
按照時人對此人的評價,那真的是一個高潔隱士,帶著一家人隱居在山林之中,自己耕種,自己勞作。
與此同時,還經常和周邊一些名士聚會,以彈琴讀書作為樂趣,可謂是逍遙自在。
對於讀書人而言,這確實是一個高潔的隱士,不慕名利,一心隱居,偶爾再點評一下天下名人。
但對於楊秋來說,這都是虛的,她還沒做過農民嗎?
農民天天在地裏勞作,起早貪黑幹完活,晚上只想累得躺下,然後每天還吃不飽。
真正的農民是沒有時間彈琴、讀書、娛樂的。
所以這些所謂的隱士,不知道在當地有幾百畝地或者上千畝地,然後雇傭了佃農耕作,自己偶爾在下地體驗一下農家樂而已。
所以楊秋對這些人沒有絲毫濾鏡。
在昭國若有隱居的名士,楊秋都沒興趣打聽一下。
更何況按照記載,龐德公的兒子孫子最後可都是做了官,富貴了幾代。
“龐公不辭辛勞,千裏而來,一路舟車勞頓。
不知龐公現下起居可好?所居之處可還舒適?飲食是否合口?若有人膽敢慢待龐公,吾定不輕饒。”
雖說揣測到對方是為了荊州利益而來,但在沒有具體交談荊州利益之時,楊秋的態度還是非常禮遇的。
龐德公和身邊的隨從親人來到長安,其實已經有五天了。
從荊州被圍攻之後,荊州周邊的人都著急了起來,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。
和劉表綁定的那些親信家族,現在當然不能離開荊州。
但是龐德公作為一位天下名士,若想要離開荊州,問題其實不大。
畢竟昭國軍隊軍紀甚嚴,打仗就是打仗,不管當地的世家大族是什麽情況,那也是在統治之後,頒布新的律法不聽從後再進行管理,而不是一開始就進行屠殺掠奪。
所以龐德公這邊提出要來長安之後,軍隊那邊就直接放行了。
花費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,一行人才終於到達長安。
而龐德公年紀已經很大了,所以休整了好幾天才算是恢覆精力,中間又見了諸葛亮等一些荊州人,之後這才來拜訪楊秋。
“承蒙掛念,長安一切皆安。大王聖明,關中之地於其治下,盡顯繁華昌盛之象。百姓安居樂業,衣食無憂,真乃太平之景。
老朽至此數日,佳肴美饌,目不暇接,更遇諸多故舊。見他們才學精進,可知長安實乃鐘靈毓秀之福地。
老朽在荊州之時,便聞大王令鄭公主持鹽鐵之論。數月以來,長安賢達之士皆踴躍參與,共襄盛舉。
如此盛事,老朽雖年邁,亦難抑好奇之心,遂前來一觀,望大王莫笑老朽孟浪之舉。”
楊秋在心中笑了一聲老狐貍,倒也不拆穿對方的真實意圖。
“聽說龐公帶了幾位年輕俊才過來,長安學子甚多,不妨讓這些年輕人多交朋友。
若有興趣,亦可以參與辯論,少年人當意氣風發,揮斥方遒,長安學風寬容,我也希望多一些荊州的學子們參與。”
此言一出,龐德公笑了,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。
“少年人未經世事,學識到底是淺薄了些。好在長安學風寬和,不管是今文經還是古文經,似乎都能在此處辯駁研討。
而且長安太學裏的大儒名士,既有秉持今文經學的,也有鉆研古文經學的,由此可見大王在經學這一方面頗為寬容。
過去幾日,我特地查看了昭國過去幾年科舉考試的題目,發現其中既有今文經學的見解,也有古文經學的觀點。
大王這是要推動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相互融合嗎?”
此言一出,楊秋忍不住笑了一聲,終於說到正題了。
“龐公以為,今文經古文經之爭是為了什麽呢?”
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,爭的就是誰成為官學,誰擁有權柄,誰有解釋權。
在這個過程當中,學習不同經學的家族也被牽涉到其中,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鬥。
有些話楊秋也沒有明說,因為她不是專業人士,但是套路都是一回事兒。
龐德公嘆息。
荊州的世家大族投降,不止意味著接受昭國的統治,還意味著方方面面的改變。
除了田畝賦稅制度的改變,官吏選拔制度的改變,甚至還意味著各大家族家學的改變。
因為很可能以前學的就沒有用了,這都不叫鎮痛了,這叫翻天覆地。
所以龐德公過來,其實也是想要為子孫後代找到一條明路。
“荊州之地距關中甚遠。往昔這些年,雖說商貿往來頻繁,然經學交流卻相去甚遠。
倘若荊州子弟日後參與科舉,恐難與關中之地的學子相較。
如此一來,荊州之地的年輕子弟愈發式微,荊州之人又該當如何?”
這就是荊州人最擔憂的事情,投降這種事情,其實他們沒什麽心理負擔。
畢竟就算反抗,大家也知道沒有贏的機會,還不如投降之後牟取最大的利益。
但是以前投降了,官還是他們當地的人做,商貿還是他們當地的人控制,不過是有了一個中央朝廷而已。
到時候派來的大官會是中央朝廷的人,下面的人不還是他們荊州人嗎?
投降影響不大。
但是昭國已經建立十多年了,就算大家厭惡,就算大家抱著僥幸。
其實私底下都偷偷了解過昭國的政治制度,也都知道昭國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制度。
在這套制度當中,以前的選官制度徹底被粉碎,圈子裏面的互相介紹,家族之間的互相推薦,在昭國這邊通通都不可行。
這就讓荊州人很憂愁了。
他們也能接受昭國的賦稅制度,到時候少掙一點錢,因為錢對世家大族來說,那是最次要的事情。
所有家族看中的就是做官之路是否還通達?
也就是說以後還是否能掌握權力,只要還能走向權力,錢這種事情完全不用愁。
“龐公擔憂我已明白。其實此事我早有考慮,長安周邊學風濃郁,可對於益州、幽州、遼東郡等地而言。
學子們距長安甚遠,不曉朝廷政策,來到長安後,也不太熟悉科舉考試內容,這確為難題。
未來科舉榜單會涉及名額分配,不過此事當在天下統一之後再行商議,如今尚不合適。
當然,若要使學子們未來能夠知曉朝廷政策與考試內容,朝廷也在籌劃一事。古文經與今文經爭論多年,結果不過兩敗俱傷。
然而,誰為真經,誰為假經?在我看來,去偽存真,方為正途。我有意在未來邀請天下名士重編經書。
那些曾經假托古人、編造謊言、篡改經書、斷章取義之舉,也應當被禁止。不知龐公是否願意參與此事?”
此言一出,龐德公眼睛亮了。
這是一項可能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大事兒,參與其中不只能留名,甚至還直接決定了未來朝廷國策。
若是放棄這個機會,不就是放棄了荊州人的未來嗎?
“大王厚愛,老朽感激涕零。如此盛事,又有何種理由不參與呢?我想荊州之人亦會對大王感恩戴德,未來必定全力襄助大王促成此事。”
此言一出,兩個人心照不宣的笑了一下,達成了交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諸葛亮有兩個姐姐, 大姐與蒯家聯姻,夫婿是蒯祺,也是蒯良、蒯越的侄子。
二姐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定下了婚約,去年剛剛完婚。
所以仔細說起來, 諸葛家族和荊州的牽扯其實還挺深。
只是諸葛瑾當時選擇了來昭國考試, 這才把諸葛家另外的人帶到了長安來。
若沒有這個意外, 其實諸葛一家人會在荊州繼續發展下去,靠著這層關系徹底在荊州站穩腳跟。
不過歷史拐了個彎兒, 所以一切都發生了變化。
這一次, 龐德公來長安, 那也是實在沒辦法了。
昭國的大軍步步緊逼, 荊州眼看著就要徹底被昭國占據了,他們這些當地的士族豪強, 都會擔憂家族的未來。
哪怕龐德公是一位隱士,之前還辭去了劉表的征辟堅決不做官,就隱居在山林之中,但那只是為了做一個隱士。
一旦真的進了官場, 很多事情都事不由己了, 至少言論就不得自由。
在東漢末年的士族風氣當中,士族子弟喜歡品評人的德行,搞一些清議,做出一副淡泊隱居的名士形象。
這種趨勢形成起來後,其實有很多家族也回過味兒來了, 掌握品評天下士族子弟的資格,這何嘗不是一種權利呢?
就相當於後世的媒體、報紙等東西, 也就是輿論權,又或者是水軍, 反正只要他的地位夠高,給你來個批語,你就能成為一個天下名人。
當然,東漢末年的人還沒有後世那麽無恥,能夠掌握這種權利,對其他人品評才學的人,確實也是真的才學甚佳,德高望重。
肚子裏沒點貨,大家也是看不上的。
所以當時每個地方幾乎都會有意識的推舉出一個人,然後讓這個人品評他人才學。
賈詡當年都被閻忠評價過有良、平之才,因為他們都算是西涼地區的人,所以內部圈子裏面都會進行吹捧。
當時北方地區也就是並州這個地方,他們推選出來的人是郭林宗。
此人有品鑒識別人物的才能,當然這人確實也有能力,但也是他們這個地區自己推出來的代表。
許劭就算是中原地區出名的代表了,也是評價了曹操治世之能臣,亂世之奸臣的那個人。
世道風氣如此,所以每個圈子裏面都會共同推選出一兩個能人,給大家造點名氣,讓大家一起出名。
龐德公自然就是荊州這個地方的代表了。
按照時人對此人的評價,那真的是一個高潔隱士,帶著一家人隱居在山林之中,自己耕種,自己勞作。
與此同時,還經常和周邊一些名士聚會,以彈琴讀書作為樂趣,可謂是逍遙自在。
對於讀書人而言,這確實是一個高潔的隱士,不慕名利,一心隱居,偶爾再點評一下天下名人。
但對於楊秋來說,這都是虛的,她還沒做過農民嗎?
農民天天在地裏勞作,起早貪黑幹完活,晚上只想累得躺下,然後每天還吃不飽。
真正的農民是沒有時間彈琴、讀書、娛樂的。
所以這些所謂的隱士,不知道在當地有幾百畝地或者上千畝地,然後雇傭了佃農耕作,自己偶爾在下地體驗一下農家樂而已。
所以楊秋對這些人沒有絲毫濾鏡。
在昭國若有隱居的名士,楊秋都沒興趣打聽一下。
更何況按照記載,龐德公的兒子孫子最後可都是做了官,富貴了幾代。
“龐公不辭辛勞,千裏而來,一路舟車勞頓。
不知龐公現下起居可好?所居之處可還舒適?飲食是否合口?若有人膽敢慢待龐公,吾定不輕饒。”
雖說揣測到對方是為了荊州利益而來,但在沒有具體交談荊州利益之時,楊秋的態度還是非常禮遇的。
龐德公和身邊的隨從親人來到長安,其實已經有五天了。
從荊州被圍攻之後,荊州周邊的人都著急了起來,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。
和劉表綁定的那些親信家族,現在當然不能離開荊州。
但是龐德公作為一位天下名士,若想要離開荊州,問題其實不大。
畢竟昭國軍隊軍紀甚嚴,打仗就是打仗,不管當地的世家大族是什麽情況,那也是在統治之後,頒布新的律法不聽從後再進行管理,而不是一開始就進行屠殺掠奪。
所以龐德公這邊提出要來長安之後,軍隊那邊就直接放行了。
花費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,一行人才終於到達長安。
而龐德公年紀已經很大了,所以休整了好幾天才算是恢覆精力,中間又見了諸葛亮等一些荊州人,之後這才來拜訪楊秋。
“承蒙掛念,長安一切皆安。大王聖明,關中之地於其治下,盡顯繁華昌盛之象。百姓安居樂業,衣食無憂,真乃太平之景。
老朽至此數日,佳肴美饌,目不暇接,更遇諸多故舊。見他們才學精進,可知長安實乃鐘靈毓秀之福地。
老朽在荊州之時,便聞大王令鄭公主持鹽鐵之論。數月以來,長安賢達之士皆踴躍參與,共襄盛舉。
如此盛事,老朽雖年邁,亦難抑好奇之心,遂前來一觀,望大王莫笑老朽孟浪之舉。”
楊秋在心中笑了一聲老狐貍,倒也不拆穿對方的真實意圖。
“聽說龐公帶了幾位年輕俊才過來,長安學子甚多,不妨讓這些年輕人多交朋友。
若有興趣,亦可以參與辯論,少年人當意氣風發,揮斥方遒,長安學風寬容,我也希望多一些荊州的學子們參與。”
此言一出,龐德公笑了,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。
“少年人未經世事,學識到底是淺薄了些。好在長安學風寬和,不管是今文經還是古文經,似乎都能在此處辯駁研討。
而且長安太學裏的大儒名士,既有秉持今文經學的,也有鉆研古文經學的,由此可見大王在經學這一方面頗為寬容。
過去幾日,我特地查看了昭國過去幾年科舉考試的題目,發現其中既有今文經學的見解,也有古文經學的觀點。
大王這是要推動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相互融合嗎?”
此言一出,楊秋忍不住笑了一聲,終於說到正題了。
“龐公以為,今文經古文經之爭是為了什麽呢?”
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,爭的就是誰成為官學,誰擁有權柄,誰有解釋權。
在這個過程當中,學習不同經學的家族也被牽涉到其中,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鬥。
有些話楊秋也沒有明說,因為她不是專業人士,但是套路都是一回事兒。
龐德公嘆息。
荊州的世家大族投降,不止意味著接受昭國的統治,還意味著方方面面的改變。
除了田畝賦稅制度的改變,官吏選拔制度的改變,甚至還意味著各大家族家學的改變。
因為很可能以前學的就沒有用了,這都不叫鎮痛了,這叫翻天覆地。
所以龐德公過來,其實也是想要為子孫後代找到一條明路。
“荊州之地距關中甚遠。往昔這些年,雖說商貿往來頻繁,然經學交流卻相去甚遠。
倘若荊州子弟日後參與科舉,恐難與關中之地的學子相較。
如此一來,荊州之地的年輕子弟愈發式微,荊州之人又該當如何?”
這就是荊州人最擔憂的事情,投降這種事情,其實他們沒什麽心理負擔。
畢竟就算反抗,大家也知道沒有贏的機會,還不如投降之後牟取最大的利益。
但是以前投降了,官還是他們當地的人做,商貿還是他們當地的人控制,不過是有了一個中央朝廷而已。
到時候派來的大官會是中央朝廷的人,下面的人不還是他們荊州人嗎?
投降影響不大。
但是昭國已經建立十多年了,就算大家厭惡,就算大家抱著僥幸。
其實私底下都偷偷了解過昭國的政治制度,也都知道昭國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制度。
在這套制度當中,以前的選官制度徹底被粉碎,圈子裏面的互相介紹,家族之間的互相推薦,在昭國這邊通通都不可行。
這就讓荊州人很憂愁了。
他們也能接受昭國的賦稅制度,到時候少掙一點錢,因為錢對世家大族來說,那是最次要的事情。
所有家族看中的就是做官之路是否還通達?
也就是說以後還是否能掌握權力,只要還能走向權力,錢這種事情完全不用愁。
“龐公擔憂我已明白。其實此事我早有考慮,長安周邊學風濃郁,可對於益州、幽州、遼東郡等地而言。
學子們距長安甚遠,不曉朝廷政策,來到長安後,也不太熟悉科舉考試內容,這確為難題。
未來科舉榜單會涉及名額分配,不過此事當在天下統一之後再行商議,如今尚不合適。
當然,若要使學子們未來能夠知曉朝廷政策與考試內容,朝廷也在籌劃一事。古文經與今文經爭論多年,結果不過兩敗俱傷。
然而,誰為真經,誰為假經?在我看來,去偽存真,方為正途。我有意在未來邀請天下名士重編經書。
那些曾經假托古人、編造謊言、篡改經書、斷章取義之舉,也應當被禁止。不知龐公是否願意參與此事?”
此言一出,龐德公眼睛亮了。
這是一項可能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大事兒,參與其中不只能留名,甚至還直接決定了未來朝廷國策。
若是放棄這個機會,不就是放棄了荊州人的未來嗎?
“大王厚愛,老朽感激涕零。如此盛事,又有何種理由不參與呢?我想荊州之人亦會對大王感恩戴德,未來必定全力襄助大王促成此事。”
此言一出,兩個人心照不宣的笑了一下,達成了交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